(新闻网讯 文、图/侯邦飞)近日,生态环境学院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智慧环保装备技术专业学生到丹江口市、十堰城区开展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3月13日下午,环境监测技术专业40名学生在余莹、钱美荣、杨洋、吴梦霞等老师带领下来到丹江口市。在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该中心运用“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对全部入库河流水质、及重点排污企业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通过卫星看、监控盯、无人机巡,实现对库岸线和入库河流异常情况的巡查监控。通过智能事件处置系统实时上报、分办、处置、督办,打通事件处置全链条、各环节,确保各事件闭环管理,可查询、可追溯,让水质安全可视、可控、可治。

丹江口海创绿能环境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丹江口市与世界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签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协议,引进的日处理3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公司王总介绍,公司主要采用自动化处理设备,只有40多名工作人员,每年可助力处理生活垃圾约36.5万吨,年发电量预计达1.8亿千瓦时,各类环保排放均优于国家标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了丹江口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建设,对于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司现场,每到一处都没有异味,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师生还与公司人员现场就技术、工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互动。

3月17日,2023级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智慧环保装备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吴梦霞、王超、谢晓迪、侯邦飞的带领下,来到十堰市生态环境集团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人员对厂区基本情况、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城市污水处理有了一次较为直观而深刻的全面认识。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详细了解了污水的主要来源、处理规模、各工艺单元的处理方法及主要控制参数。现场实践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现场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更是进一步树立大家对从事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地给学生上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专业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