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文/青禾、王晨茜、孙源洁、陈康 图/周月桐)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为了饮水思源,铭记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们,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先烈革命精神,在清明节前夕,3月22日上午,生态环境学院在校学生党员、绿小青环保志愿服务队积极分子、绿碳宿舍评比优秀宿舍成员的45名同学来到郧阳烈士陵园和柳陂镇龙韵村,开展“传承先烈精神,助力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活动。

郧阳烈士陵园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十堰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多、史料最全的烈士陵园。大家从陵园门口开始,迎着346级台阶一步一步拾级而上,以此表达对先烈们的敬意。纪念碑四周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在灿烂的阳光下,“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闪闪发光。大家默哀三分钟,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

2024级学生孙源洁向师生介绍了郧阳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1932年,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西征,中共中央、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在南化塘创建革命根据地。1934年,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转战南化塘,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46年,李先念、王震等率领中原主力部队突围,血战南化塘。南化塘战斗是中原突围战役中最危急、最壮烈的一场战斗,使中原突围部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胜利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赞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曾在郧阳先后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者有15人,有328位在郧阳参战者成为共和国将帅。其中,1955年被授予开国将帅军衔者达248人,占当年所授开国将帅总人数1033名中的近四分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郧阳相继有4万多人参军参战,燕韶九、何世昌、王省、燕若痴、张鸿盛、郑学莲等2000多人壮烈牺牲。
分团委副书记台晗琪、学生会轮值主席武焱斌作为代表敬献花篮,学生党支部书记张杏辉、青年教师代表周月桐整理花篮缎带后,大家列队缓缓绕行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周,瞻仰碑文,把手中的鲜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学生党员、2023级学生会主席、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排位赛银奖获得者曾聪,带领全体同学在烈士纪念碑前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记校训“明德、自强、敬业、崇技”,坚持绿碳修身,练好生态环保技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做新时代的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为十堰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助力“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而不懈努力!

生态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明瑞光在讲话中指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随后,大家列队瞻仰镌刻着鄂西北各县市区1606位革命先烈姓名的革命烈士纪念墙,参观郧阳革命史陈列馆,并在烈士主题浮雕前合影留念。生态环境学院党总支负责人主持了仪式。

为了更好地继承先烈遗志,传承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大家还到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学习。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学院2021届校友、村委会委员王君成向大家介绍了龙韵村的发展历程。龙韵村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河畔,是十堰市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行政村,也是是国内少有的、南水北调移民和精准扶贫移民叠加的“双移民”村。该村注重产城一体、文旅融合、城乡统筹,集“农、旅、文、商、学、艺”为一体,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师生还参观了村史馆、中国红色报纸展览馆,以及民宿、餐饮、武当不夜城等文旅产业。村史馆以党建为引领,为每个家庭建立了纸质和数字化家史档案,增强村民的家国认同。中国红色报纸展览馆陈列的各个时期的历史图片、革命文物及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历程。